澳门科技大学医学院参与新冠疫苗研究的科学家们概述了他们工作的主要发现,他们认为该疫苗在不久的将来进行大规模生产在是可行的。
曾于早前报道,来自澳科大的团队与与内地及香港的科学家合作,研究发现,包含S-RBD残基319—545的重组疫苗可在单剂后7天或14天之初,在免疫的小鼠,兔和非人灵长类动物(猕猴)中诱导有效的功能抗体应答。
实验动物产生的免疫血清成功阻断了受体结合域RBD与宿主细胞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 (ACE2)的结合,中和了新冠病毒并完全防止新冠病毒感染。
该团队的研究结果于7月29日上周三发表在英国顶级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
该论文的主要通信作者、 澳科大医学院教授张康在一份新闻稿中进一步阐述了他们的工作,他表示:「该研发理念就是用S蛋白最小的部分去生产最有效且最小副作用的新冠疫苗,避免抗体依赖性增强的副作用影响。」
「这次研究证明以重组RBD区域疫苗可以最有效地诱发机体的免疫中和反应,且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另外,该重组RBD使用的生物技术方法具有很高的成熟度和可行性,将有潜力短期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为全球抗击新冠疫情提供根本性解决方案,令人十分振奋与期待。」
香港理大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客座教授刘耀南医生表示,用于制造重组RBD疫苗的生物技术方法已经成熟且可行,可用于大规模疫苗生产,有望为抗击新冠肺炎提供实用的解决方案。
理大常务及学务副校长卫炳江教授表示,这种疫苗是「对抗全球大流行的最佳疫苗选择之一。」
澳门科技大学医学院院长霍文逊教授则表示,下一步将是启动人体试验,明确目标为大规模生产。
他称:「为了进一步发展,疫苗的有效性需要在即将开始的人体临床试验中进行评估和验证。」
「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COVID-19疫苗取得了这一突破。我们希望可以在不久的将来进行大规模疫苗接种。」
More Stories
澳门将推出免费及自愿的新冠疫苗接种计划
要求罢免横滨市长的请愿书未收集齐足够签名
永利澳门向五位董事授出购股权